消息發布

工業合作案引進蛋白質藥物量產技術促進國內生技製藥產業升級 是一大突破

聯生藥 (6471) 今日表示,《財訊》雙週刊第515期第65頁引用法務副總孫潤本之發言有嚴重謬誤,據悉,孫潤本並非任職於聯亞生技,且工合案申請初期,孫潤本亦尚未於聯生藥任職,並且任職聯生藥後也從未接受過該週刊或其他媒體類似採訪。
 
政府提出發展生物製藥產業已有20年歷史,生物製藥產業中蛋白質藥物/單株抗體藥物是市場價值最高的一個次領域,也是政府推動生技產業的重點,但台灣卻在蛋白質藥物工業量產技術這個部份一直很缺乏,落後亞洲鄰近競爭國家如韓國、新加坡、甚至中國多年,在2014年以前尚未有噸級規模的蛋白質藥物生產設施,因此政府相關部會很積極的在推動國內生技新藥公司建立噸級蛋白質藥物生產技術以及生產設施。
 
2011年工業局函文向各產業發出技術需求調查,聯亞生技當時回覆國內生物製藥產業缺乏噸級蛋白質藥物生產技術。由於噸級蛋白質藥物生產技術附加價值極高,因此經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推薦,透過工業合作計畫由國外引進。經過嚴格評選,聯生藥具備發展多年的單株抗體藥物開發技術與技術團隊,技術與人員訓練紮實,有足夠能力承接此量產技術,且聯生藥承諾將於台灣投資建立量產工廠以承接並落實此噸級蛋白質藥物生產技術,因此獲選為本工合案承接公司。
 
2016年期間分批派員至美國GE公司實地學習500 L-2,000 L製程技術,聯生藥斥資約13億台幣的蛋白質藥廠建置計畫即將完成,預計2017年第一季由美國GE公司移轉此蛋白質藥物量產技術至聯生藥,本廠第一階段建置2條2,000公升生產線,並預留空間可擴至12條線,將成為亞洲重要蛋白質藥物生產基地。工業局的工業合作計畫不僅為台灣取得重要生技製藥產業的蛋白質藥物量產技術,協助國內廠商發展重要量產技術,更縮短我國與歐美及鄰近亞洲競爭國的技術差距,促進國內生技製藥產業技術迎頭趕上國際水平,對於國內生技製藥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關於聯生藥 (6471)
聯合生物製藥(股)公司成立於2013年9月,為母公司聯亞生技(股)公司的單株抗體藥品事業分割,並加入台塑集團為戰略夥伴所成立之新設子公司,擁有完整的單株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平台,專注於創新單株抗體及市場潛力雄厚之生物相似性抗體藥物研發、製造及銷售。公司秉持「創新、求實」的精神,為有待解決的醫療需求提供有效的藥品,為人類健康及台灣經濟發展作出貢獻。